为了向我国建立100周年献礼,舞阳县刘氏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刘双喜精心创造了《征途》系列泥塑著作。近来,记者正常采访了刘双喜,听他叙述创造进程。
泥塑是用黏土塑制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本年38岁的刘双喜是舞阳县吴乡镇后刘村人,刘氏泥塑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从小看爷爷用黏土做古刹塑像、屋脊兽首砖花等,非常喜欢。他10岁开端跟着家人学泥塑。刘双喜大学读的是艺术系,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愈加酷爱。现在,他首要是做雕塑、动漫手办、风俗泥塑、浮雕彩塑等创造,以漯河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风俗故事为体裁,他的著作多反映年代的开展与革新,反映漯河公民的劳作和日子。
谈及《征途》这部著作的创造,刘双喜说,本年是我国建立100周年,他期望创造一组著作,既能反映我国走过的百年光芒进程,又能展示优异员的业绩。在做好策划和充沛的预备后,从本年4月份起刘双喜开端做创造,历时一个月,于5月初完成了这组共4幅、巨细均为30cm×20cm×3cm的泥塑著作。
经过刘双喜一双巧手的仔细雕刻、重复打磨,每个人物都描写得绘声绘色。他拿着这四幅著作介绍道:“这个是《革命先烈 光芒进程》,首要介绍兵士取胜归来、大众热心迎候的局面,体现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紧记任务 砥砺前行》是工、农、兵发誓的画面;《不忘初心 不负年光光阴》展示的是白衣兵士抗疫的业绩,由隔空拥抱、援鄂医疗队等几个画面组成;《戍边英豪 年代榜样》体现的是漯河戍边英豪王焯冉的业绩。”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期望能够经过我的著作,展示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为敞开全面建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奉献自己的力气。”刘双喜说。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质料,其制造的进程是在黏土里掺入少量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造成各种人物或动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泥塑著作多反映大众的日子状况,大都是朴素的人物,描写细腻,贴近日子。这种共同的原生态艺术,其雕塑言语具有深深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