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恐龙中有不少种类体格庞大,如腕龙、梁龙、泰坦龙等都体长几十米,体重几十上百吨,那么恐龙之外还有体型巨大的陆生动物吗?也是有的,通过化石考古发现,史上恐龙之外最大的陆生动物是天山副巨犀,其早期化石发掘地就在我国。
天山副巨犀又叫天山准噶尔巨犀,属于哺乳纲奇蹄目犀牛科,它被认为是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于我国天山一带,最早出土于吐鲁番渐新世地层中,时间大约在2250万年前,有一具世界最为完整的巨犀化石高5米,长7米,目前陈列在吐鲁番博物馆。
天山副巨犀是草食动物,古生物学家推论天山副巨犀一天至少要吃上千斤食物,两天时间便能消耗掉一吨植物。这种巨兽体重在15吨左右,最大个体可超20吨,是如今最大陆生动物非洲草原象体重(平均3~6吨)的近4倍。
不过最近又有新消息传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邓涛研究员领导的一个中美合作团队,完成了对采自我国甘肃临夏盆地地层中的一具长度超过1米并带有下颌骨和环椎的完整头骨化石的研究,发现该化石是一个新的巨犀种类,并将其命名为“临夏巨犀”,其存在的年代为2650万年前的渐新世晚期,相关论文已经于6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旗下国际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上。
邓涛称临夏巨犀体重可达24吨,相当于4头最大的非洲象的体重总和,比上面所讲的天山副巨犀体重还大,它的腿部很长,站立时肩高5米左右,头部抬起可高达7米,比如今的长颈鹿还高,但体重要比长颈鹿大得多,它喜欢在较为稀疏的丛林中生活,像长颈鹿一样吃树叶和嫩枝。
在它们生存的年代,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这么高,我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和中亚一带并不像如今这么干旱,也没有如今这么寒冷,气候是比较适合像临夏巨犀这样的大型动物生存的。
巨犀都是哺乳动物,但它和现在的犀牛并没有传承关系,不过两者能够说是表亲,是同一种动物进化出来的两个门类,虽然现在一只巨犀也没有了,但是巨犀这种动物曾经在远古时期是一个极大的种属,仅在我国出土的化石就发现了数十种巨犀。
邓涛认为在巨犀属支系中,发现于蒙古高原的“葛氏巨犀”形成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早,这一物种四处迁徙和进化后造就了兰州盆地的“黄河巨犀”、中亚的“亚洲巨犀”、巴基斯坦的“布格蒂巨犀”等,而“布格蒂巨犀”是在渐新世早期由“黄河巨犀”演化成“亚洲巨犀”后继续进化成的;体型更大的美丽巨犀、天山副巨犀和临夏巨犀则在渐新世晚期出现。
这也说明美丽巨犀、天山副巨犀和临夏巨犀三者在巨犀属中的进化成熟度更高,比其他巨蜥更进步。
化石研究还发现,“临夏巨犀”的环椎、枢椎的形态特征和关节结构可使其颈部活动灵活性更好,而且它更大,更深的鼻切痕迹说明它有一个类似大象但要短得多的软鼻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它进食的时候更好地捕获树枝树叶。
那么包括临夏巨犀在内的这么多种类的巨犀为什么都灭绝了呢?一般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这一事件完全改变了亚洲中部地区的气候,使得这一带的植被慢慢的变少,水资源也慢慢变得少,气候越来越寒冷,巨犀无法适应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逐渐从地球生命进化史中消失了。
《中国新闻网》6月19日文章《科学家发现地球史上最大陆地哺乳动物新属种:2650万年前“临夏巨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